小知識
一、 簡介 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物質。顆粒物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釋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顆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鹽粒子、燃燒煙塵等等。二次顆粒物是由大氣中某些污染氣體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之間,或這些組分與大氣中的正常組分(如氧氣)之間通過光化學氧化反應、催化氧化反應或其他化學反應轉化生成的顆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轉化生成硫酸鹽。
二、來源
一次顆粒物的天然源產生量每天約4.41×10^6 噸,人為源每天約0.3×10^6 噸。二次顆粒物的天然源產生量每天約.6×10^6噸,人為源每天約0.37×10^6噸。就總量來說,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約各占一半。顆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產生的,但局部地區,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礦區,人為源產生的數量可能較多。工業、交通迅猛發展,人口益發集中,城市更加擴大,燃料消耗量急劇增加,人為原因造成的顆粒物污染日趨嚴重。如汽車尾氣、餐飲油煙、施工和道路揚塵等
三、分類
對顆粒物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按塵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為飄塵和降塵。習慣上分為:
塵粒:較粗的顆粒,粒徑大于75微米。
粉塵:粒徑為1~75微米的顆粒,一般是由工業生產上的破碎和運轉作業所產生。
亞微粉塵:粒徑小于1微米的粉塵。
炱:燃燒、升華、冷凝等過程形成的固體顆粒,粒徑一般小于1微米。
霧塵:工業生產中的過飽和蒸汽凝結和凝聚、化學反應和液體噴霧所形成的液
滴。粒徑一般小于 10微米。由過飽和蒸汽凝結和凝聚而成的液霧也稱霾。
煙:由固體微粒和液滴所組成的非均勻系,包括霧塵和炱,粒徑為0.01~1微米。
化學煙霧:分為硫酸煙霧和光化學煙霧兩種。硫酸煙霧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燒的煤塵和高濃度的霧塵混合后起化學作用所產生,也稱倫敦型煙霧。光化學煙霧是汽車廢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通過光化學反應所形成,光化學煙霧也稱洛杉磯型煙霧。
煤煙: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炭?;蛉紵^程中產生的飛灰,粒徑為0.01~1微米。
煤塵:煙道氣所帶出的未燃燒煤粒。
粉塵由于粒徑不同,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特性也不同,如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梢蚤L期飄浮在空中,稱為飄塵,其中10~0.25微米的又稱為云塵,小于0.1微米的稱為浮塵。而粒徑大于10微米的顆粒,則能較快地沉降,因此稱為降塵。
四、組成
顆粒物的組成十分復雜,而且變動很大。大致可分為三類:有機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后兩類主要是無機成分。有機成分含量可高達50%(重量),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結構復雜的有機碳化合物??扇苡诒降?/span>有機物通常只占10%以下,其中包括脂肪烴、芳烴、多環芳烴和醇、酮、酸、脂等。有一些多環芳烴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等??扇苡谒某煞种饕?/span>硫酸鹽、硝酸鹽、氯化物等,其中硫酸鹽含量可高達10%左右。
五、危害
1.環境危害
顆粒物中1微米以下的微粒沉降速度慢,在大氣中存留時間久,在大氣動力作用下能夠吹送到很遠的地方。所以顆粒物的污染往往波及很大區域,甚至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粒徑在0.1~1微米的顆粒物,與可見光的波長相近,對可見光有很強的散射作用。這是造成大氣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化學轉化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微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顆粒物落在植物葉子上影響植物生長,落在建筑物和衣服上能起沾污和腐蝕作用。大氣中大量的顆粒物,干擾太陽和地面的輻射,從而對地區性甚至全球性的氣候發生影響。
2.人體危害
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人體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粒徑在 3.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氣管和肺泡中并沉積下來,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統的疾病。而其中PM2.5(可入肺顆粒物)由于粒徑過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1/10大小,被吸入人體后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短 訊
1、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水泥行業執行《北京水泥工業大氣標準》。各企業應嚴格執行新標準。
2、為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的通知》(京政發【2013】38號)各級政府將會加大對安全生產管理的力度。各會員單位應積極配合,切實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實處。
3、2014年1月23日中國建材報刊登的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吉林佳和集團構建發展東北最大的建筑和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紀實值得一看。文章突出體現了從傳統建筑業向鋼結構安裝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從鋼構安裝向新型墻材設備研發轉型升級;產品創新從設備研發向新型墻材工廠化生產轉型升級;科學布局從研發生產向施工現場組裝一體化終端轉型升級的一種新型建筑方式。
北京水泥行業協會
2014年2月9日